Facebook母公司Meta聘请了OpenAI高级推理模型核心研究员Trapit Bansal,成为近期多位加入Meta的前OpenAI科学家之一。公司计划利用更多真实世界数据训练AI系统,以提升推理和规划能力。此外,Meta收购了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 49%的股份(估值近150亿美元),并签下20年核能供应合同(自2027年起由Constellation Energy提供1.1吉瓦电力)用于AI数据中心。在国防领域,Meta与军事科技公司Anduril合作开发AI增强现实头显,整合战场数据平台到士兵AR设备中。
亚马逊对AI的持续投资推动其股价在过去三年几乎翻倍,分析师认为这部分归因于AI驱动的业务增长。亚马逊云服务(AWS)占据全球云市场约30%份额,其利润和广告收入为AI项目提供资金支持。首席执行官Andy Jassy将AI的变革性影响比作电力的普及。亚马逊已将AI深度嵌入仓库自动化、Alexa语音助手等领域,并大力投资生成式AI服务,表明AI已成为公司核心战略。
企业软件巨头Salesforce发布升级版AI客服平台Agentforce 3,新系统可将聊天机器人与人工客服无缝协作,提升客户服务效率。该平台整合了最新的生成式AI技术,能够理解复杂查询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,同时支持多语言实时翻译。Salesforce表示,Agentforce 3将帮助企业降低客服成本并提高客户满意度,预计将在未来12个月为公司带来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增长。
由OpenAI前CTO米拉·穆拉蒂领衔的AI初创公司Thinking Machines Lab完成20亿美元种子轮融资,创下史上最大种子轮纪录,估值达100亿美元。核心团队包括多位OpenAI前高管及华人科学家翁荔,尽管成立仅半年且未披露具体产品,但凭借顶尖团队背景吸引a16z等顶级机构押注。此案例凸显全球AI竞赛已进入"抢人"阶段,顶级人才成为稀缺资源。黄仁勋指出中国研究人员已占全球AI人才的50%,预示未来竞争将更聚焦人才优势。
谷歌最新发布的Gemini Robotics On-Device模型在机器人领域取得突破,该视觉-语言-动作模型支持离线运行,能快速适应新任务和环境。演示中机器人完成扣篮、操作复杂物体等任务,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。与Figure的Helix模型不同,谷歌方案通过少量演示即可微调新任务,在双臂和人形机器人测试中表现优异。这标志着AI在物理世界认知能力的重大进步,但业界对技术路径仍存争议。
马斯克在Neuralink发布会上宣布,全球已有七人植入脑机接口设备,实现意念操控游戏、机械臂等功能。Neuralink计划2026年让盲人重见光明,2028年实现全人类与AI互联。发布会展示了N1植入体如何帮助瘫痪患者重获行动能力,并公布三年路线图:2025年解码大脑语音,2026年恢复视觉,2028年治疗精神疾病并与AI深度集成。第二代手术机器人将电极植入速度提升至1.5秒,未来有望彻底突破人类生物学极限。
英特尔为扭转财务困境启动大规模重组,计划2025-2026年累计削减330亿美元开支。新任CEO陈立武宣布裁员15%-20%,涉及芯片设计核心岗位及汽车业务部门,包括德国慕尼黑汽车架构团队。公司关闭汽车芯片业务,专注客户端与数据中心核心领域。此次裁员波及圣克拉拉总部107名员工,补偿方案包括9周额外薪资。此举紧随79亿美元联邦补贴部分暂停后,反映科技行业裁员潮趋势——2025年前四月美国科技业已裁员超5.8万人。
德国数据保护部门要求苹果和谷歌下架中国AI应用DeepSeek,指控其存在数据安全风险。中方多次表态反对将科技问题政治化,强调依法保护数据隐私,并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权益。谷歌已收到通知正在评估,苹果暂未回应。此前中国外交部明确表示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的行为,认为此类做法不利于全球科技产业的创新与发展。
创意AI公司Midjourney推出了首个文本生成视频系统Model V1,允许用户通过提示词制作短动画片段。早期用户表示,这些16秒视频在运动和风格上有很强的控制力,使Midjourney成为Runway和OpenAI实验性视频模型"Sora"的有力对手。该系统支持多种风格迁移和镜头控制,能够生成具有电影质感的视频内容,预计将在广告、影视制作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。
中国初创公司MiniMax发布了全新M1大模型,作为开源挑战者。MiniMax声称M1以更少的算力实现了前沿性能,并以Apache 2.0协议开源,促进其在工业界的广泛应用。该模型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,尤其在中文处理和多模态任务上展现出独特优势。开源社区对M1的发布反应积极,认为其将推动AI技术的民主化和创新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