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1日AI新闻

1. 中国两个科学大模型在国际AI峰会亮相

之江实验室的GeoGPT和OneAstronomy大模型在2025年"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"引起关注。GeoGPT作为开源地学AI模型,融合深时地球数据与智能算法,已吸引135个国家的4万余名研究者使用,并入选峰会创新实践案例集。OneAstronomy则在处理复杂天文数据、推动宇宙起源研究方面展现潜力,两个模型均获得国际电信联盟颁发的优秀创新实践案例奖。

2. Kimi K2横空出世:1万亿参数MoE模型重新定义AI生产力边界

月之暗面正式发布Kimi K2模型并全面开源,这是首个突破万亿参数规模的MoE架构基础模型。该模型采用动态路由机制实现"按需激活",总参数达1T而激活参数仅32B,推理成本降至传统稠密模型的1/3。在编程、智能体和工具调用测试中表现优异,尤其在3D场景构建等复杂任务上展现出超越专业开发者的潜力。

3. 工信部部署"人工智能+制造"行动 推动AI智能体深度赋能产业核心环节

工信部发布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》,明确提出提升智能化水平的核心任务。要求编制制造业企业人工智能应用指南,加强AI智能体在产业核心环节的应用。据预测,全球AI智能体市场将从2024年的51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471亿美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44.8%,国内外科技巨头正加速布局该领域。

4. 无锡市和华为云打造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启动

无锡市与华为云联合启动人工智能创新中心,针对企业AI应用面临的成本高、技术缺、人才少三大痛点,提供CloudMatrix 384超节点技术支持,实现"朝推夜训""即开即用"。结合无锡"1+2+3"政策包,重点赋能本地集成电路、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,旨在打通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。

5. 中国平安们欲靠AI守"阵地"

中国平安等上市险企加速布局AI技术应对行业存量竞争,通过智能客服、核保理赔等场景应用实现降本增效。2025年保险业科技投入预计达670亿元,平安以953科技矩阵和年化百亿成本节约领先同业。尽管AI在辅助性功能成效显著,但核心业务赋能仍处初级阶段,技术成熟度与数据质量仍是主要瓶颈。

6. Meta新招12人8位中国大脑,AI人才争夺战白热化

Meta在AI人才争夺战中表现激进,最新招募的12名团队成员中有8位毕业于中国大陆高校,包括从苹果跳槽的核心高管庞若鸣,甚至开出1亿美元签约奖金。分析指出,中国在AI人力资本方面占据主导地位,尽管美国在算力和投资上有优势,但留住国际人才需更多措施而非仅靠高薪。

7. 2025年"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全球峰会"聚焦AI治理和标准建设

为期4天的全球AI峰会在日内瓦落下帷幕,发布《2025年"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"联合主席声明》,提出人工智能治理十大愿景,包括务实治理、包容协作、安全标准、算力治理等。会议集中展示了医疗保健、食品安全和道路安全等领域的AI标准建设进展,共有1.5万人注册,150家企业参展,其中100家为机器人企业。

8. 生成式AI在多行业实现深度落地,人工智能ETF(515980)收涨1.07%

截至7月11日收盘,中证人工智能产业指数上涨0.79%,成分股寒武纪上涨5.82%,卫宁健康上涨5.58%,人工智能ETF收涨1.07%,最新规模达33.56亿元。招商证券表示,当前国产芯片厂商加速技术突破,叠加应用生态持续完善,推动生成式AI在多行业实现深度落地,大模型及其硬件基础架构构成产业核心价值。

9. 华北工控取得基于AI模型的智能影像数据识别解析专利

深圳华北工控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取得"基于AI模型的智能影像数据识别解析方法、系统及装置"专利,授权公告号CN119807978B。该公司成立于2008年,专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目前拥有16条专利信息和6个行政许可,此次专利获得将增强其在AI影像处理领域的技术竞争力。

10. 秦洲核安取得基于AI视觉的中子管靶膜缺陷实时检测系统专利

陕西秦洲核与辐射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取得"一种基于AI视觉的中子管靶膜缺陷实时检测系统"专利,授权公告号CN120070443B。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,专注专业技术服务业,拥有24条专利信息和21个行政许可,此专利将提升中子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测效率和准确性。